9月5日是学校新生报到首日,一场大雨没有影响石大“新”人“赴约”的热情。截至当天18点,2025级本科生、研究生报到率已近80%。盛装以待的校园,见证石大“新”人从这里踏上求索之路,成就理想,收获热爱。


新生亮相校园
“雨”你相约 温暖迎新赢“心”声
迎新期间,校领导张烈辉、张明、丁林、周莹、张智等分别走进各迎新点,细致察看迎新工作进展和服务配套措施落实情况,与新生及家长亲切交谈、合影。

张烈辉一行视察迎新工作
“老家是哪里?适应这边的气候吗?”张烈辉在博学广场迎候新生,关心询问正在报到的石油工程专业2025级学生刘泽康。“石大从此也是你们的家啦!”“老师们都很亲切,来到石大像回家一样!”刘泽康对接下来的大学之旅充满期待。学生公寓外,张烈辉一行偶遇来自凉山州的新生英扎次里,得知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,在校友公益组织的帮助下来校报到。“走出大山不容易,石大会帮助你走得更远!”张烈辉勉励他努力学习,反哺家乡,殷切的话语让英扎次里很是振奋,“我会带着这份祝福从石大走向更广阔的世界!”宿舍里,法学专业新生黄思涵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新生李家林向张烈辉分享了入学感受,李家林说:“学院的能源文化氛围很浓厚,老师家访时带来的《大学生成长档案手册》专门介绍了‘讲赛践炼’系列活动,我一定利用好这些平台!”张烈辉不仅为同学们介绍了专业学习经验,还赠送了书籍,鼓励大家学好专业、报效祖国。“进入大学,学习是首位,但也要注意身心锻炼,这样才能更好地投身学习科研事业!”在外语院报到点,张烈辉殷切叮嘱大家学习生活注意事项,英语专业新生陈润怡很兴奋:“希望自己带着张书记的嘱托,在石大这片广阔的大海中逐梦启航!”



张烈辉一行与新生、家长交流合影
走访期间,一场大雨不期而至,相关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就近开放公共场所,引导新生及家长前往室内避雨,并发放了千余份一次性雨衣给未带雨具的新生和家长,20余处服务点位也配备了姜汤等驱寒热饮。在土测院社区报到站,新生刘畅接过志愿者递来的雨衣,满是惊喜:“没想到迎新点还提前备好了雨具,太贴心了!”正在学生第二食堂避雨的新生王怡鑫喝到了暖心的热汤,“食堂阿姨热情地递给我满满一碗,好暖心!”

志愿者为新生送上姜汤
“学校的领导、老师都很热情,下大雨时专门跑来帮我们把行李搬到避雨的地方”,来自宁夏的石油工程专业新生刘禹鑫一家在车上偶遇张烈辉一行,点赞道:“我们陪孩子千里迢迢来成都上学,原本担心会不习惯,但处处感受到学校的用心,我们放心了!希望他在这里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!”

校园巴士护送新生、家长
花式迎新 “硬核”仪式感宠新生
在前往学生宿舍的路上,背负行李来回穿梭的机器人、机器狗成为“移动打卡点”。“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,今天竟然帮我们搬行李!”电信院机器人工程专业新生赵康远很自豪:“感受到了学院的科技氛围和人文关怀,也让我坚定了学好专业的信心!”

扛行李的机器人受到新生、家长关注
不仅服务到家,各学院也在轮番上演“花式宠新生”——无人机战队炫技、手绘地图签名,各学院“拼”创意、“晒”文化,用独特的入学仪式感,为新生开启大学之旅。举办“新生说”、操作测井机器人……在地科院报到现场,“讲、赛、竞、练”四道大餐为新生开启“沉浸式”专业认知之旅。“今天我以研究生的身份再次报到,这份专业认同早已深植内心!”地科院2025级研究生杨川榆站在“新生说”的舞台上有感而发。

南充校区新生打卡

地科院为新生科普岩石知识
理学院的报到点则在“低空经济”上做文章,现场“秀”出“陆空搭档”——无人机与无人小车陆空多智能体,上演协同作业,吸引不少新生及家长拍照打卡,“刚报到就看到专业的实际应用,未来四年值得期待!”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新生张福幸兴奋地说。石工院把一线油田上的万米深井等比例缩小搬到现场,“很直观地理解了自己的专业,这波初印象满分!”新生孙梓慧点赞。

理学院新生及家长打卡无人机、无人小车
除了实力“硬科技”,更有走心“小确幸”。借助迎新系统、易班等线上平台开展云端“破冰”、线上班会……化工院新生辅导员刘斌祥早已对164名新同学如数家珍,坦言这次开学报到犹如“网友奔现”。“初来乍到原本很紧张,但老师立马叫出我的名字,班导生还带着我玩游戏,一下就放松了!”秦瑗开心地说。外语院则在传统报到流程中嵌入心理健康教育模块,贴心互动也让学生倍感暖心。




两校区迎新亮点纷呈
(图片来源:王天崇 周煊涵 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孙元栋 胡博汶 陈昱臻 陈旺 伍思润)